中国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安建华

发布时间:2022-05-11 17:25:15 点击: 来源: 作者:admin

  说安建华是作家,不如说安建华是台山作家更为确切。在他所写的几百万字的作品中,几乎全是写五台山的。

  安建华出生在五台山脚下的麻岩村,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安建华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性格。安建华下过井,办过《矿工报》,后调到忻州市煤管局办公室当秘书。1985年10月响应地委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号召,回到家乡台怀镇,从任台怀镇副镇长到五台山景区文联副主席,一干就是三十年,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他所钟情和热爱的这片佛国圣土。

  安建华在散文集《走进五台山》的后记中写道:“我热爱五台山,钟情于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年轻时,我就曾在这里生活,离开后不几年就又返回,前后相加整整三十个年头了。我喜欢在夏日凉爽的台顶上仰望蓝天白云,于牛吼羊叫的情境中遐思;喜欢在‘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里围在火炉旁与僧家品茶;尝罢莜面饭,喝口蘑菇汤,海侃神聊之间,就有了那一个个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我的五台山情结”。


  一

  安建华献给读者的第一部书是散文集《走进五台山》,全书近30万字。这是一本导游性质的专著,它的出版,大大填补了五台山旅游书籍的空白,受到游客和当地群众的欢迎。

  《大山的呼唤》是写五台山的,《心灵的朝圣》、《圣忠和尚》、《佛缘广化》、《爱国僧人李祥斌》都是写五台山的……那一部部散发着油墨香的书籍,在建华的笔下,源源不断地走出了五台山……

  在安建华雄心勃勃的写作计划中,有个“一寺一书”的创作大纲,建华说准备用一生来完成。五台山现有寺庙61 座,目前安建华已经完成了21 座寺庙的创作,“一寺一书”,既全面展示了安建华传承五台山文化之卓荦峥嵘的艺术成就,又充分验证了安建华博雅熔邃的艺术识见,其笔力功力,其才气灵气,在“一寺一书”的佛教文化大散文系列中得以彰显。

  在安建华写五台山的文章中,有篇《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导游书,这是为五台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园而写的,25 亿年的地壳运动,这里呈现出了隔山见盆地、遇水出奇观的自然气象,安建华用了十二万字的篇幅,将科学性、叙事性、文学性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推介了五台山。他把台山划分为六个景区,写了发生在这个地质公园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华北高地的壮观景象,其流泉飞瀑,奇岩怪洞,苔藓斑驳的龙翻石,色彩斑斓的牛心石,硕大神奇的清凉石,巍然壮观的东台日出,神奇瑰丽的五台佛光,这种“天人合一”的名山圣境,都在安建华笔下写得灵机迸发。他曾在文中写道:“走进五台山,破译地质迷宫,需要一个艰难跋涉的过程,那将是一个需要穿越25 亿年生命演化历史隧道的神秘旅行”。

  安建华创办了五台山风景区惟一会刊《五台山文苑》,刊物创刊以来,采、编、组稿、发行由他一人全程完成,其“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以反映佛教文化为主旨,以旅游互动为目标,充分利用纸张的长效性,在网络时代挤占一席之地”的办刊宗旨,像块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了本外地作者50多人,壮大了开挖佛教文化的“作者群”。同时,还约全国、省、市著名作家为刊物撰文,如谢大光、余秋雨、张玉良、杨茂林、田昌安、彭图等,极大地提高了刊物的知名度,刊物发行量最高时曾达3000多册,成了把五台山推向世界的一张“大名片”。

  传承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一场“马拉松”的文化苦旅,正如建华在散文《寻访梵仙洞》中所记载的那样:“我在洞口守候了好长一段时间,不顾严寒,不记得取暖,却默默地回望群山,山还是那么高峻,岩层还是那样的五彩斑斓。只是初春阳光洒在久已冰封的大地上,将这山洞与山峰融进一种无比绚丽的境界里,满目都是格外的明静。站久了,我才懂得,人类把自身主动的与山体岩洞等自然物态融为一体,才能显示出什么叫博大,什么叫精深,我不敢妄谈佛教深层次的思想,但我却坚信,慈悲需要广阔的胸怀,仁德一定要有高山与岩洞般的深沉”。建华的散文《广化寺之夜》在《难忘五台山》全国征文中获二等奖后,僧人阿旺金巴怀着激动的心情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八年前的一个深秋之夜,我与作家安建华先生在客堂相叙,并邀他参加了寺僧们的念诵参禅活动,就是这次短暂的广化之约,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完成了精美散文《广化之夜》,被载入山西省作协、忻州市文联举办的《难忘五台山》有奖征文,展卷品读,韵味悠长,将佛教文化与文学有机结合,更能产生对传统文化珍惜与研究的兴趣,许多读者反映,这样反映五台山的文学作品越多越好”。

  在人生辉煌的征服中,包含着必然和偶然,命运总是把幸运的缰绳悄悄交给那些锲而不舍的跋涉者,如春蚕吐丝,若蚓耕坚泥,建华用心血终于铺就了艺术之路,在五台的三十年,他在台山文化的挖崛和传播上,硕果累累:出版专著、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6 部,共计约有150 多万字;主编《五台山文苑》会刊10 年,累计发表约100 万字;自任编剧、制作人制作电影上下集《中华情脉》1 部。

  二

  在建华所写的所有书法作品中,没有一幅内容是离开五台山的。

  他坚持10余年如一日临池不辍,将二王书贴千百次地观摩临习,从行楷入手,继而行草,之后又攻柳体颜体,将《心经》、《兰亭序》、《圣教序》当作长期学习的范本,并大胆创作,兼容并蓄,形成自家风格。

  建华成才,全凭自学。白天他在办公室里勤勉操劳,处理业务。晚上躲进书房,伏案临池;早上六点起床,潜心书艺。每到全国各地出差,或者参加各种学术性的文化活动,他携回的不是当地的土特产品,而是买来的碑文、字贴和拓片。“池水尽墨”始有张芝,“蕉叶成冢”方有智永。正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磨杵成针的勤奋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9年9月,他的书法作品《心经》参加了由中国书协、忻州市委举办的千人写经书法大展,其作品布局均衡,笔力凝重,达到了枯笔见骨、瘦硬通神的境界,被五台山风景区永久性收藏。这种殊荣一举奠定了建华在书法界的一席之地。他为台山“云居山庄”题匾,其字线条畅快,浑然古朴;为台山寺庙写字崖题字,其书朴拙清逸,苍劲有力。2010年8月,太原市文联、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举办两地书法家作品展,他的参品入选大展,以“瑞像天然”、“乐观无敌”、“善行天下”等条幅布于展厅醒目位置,博得书家与参展者的高度赞赏。

  2010年,建华经过五年的努力和奔波,在五台山风景区成立了五台山书法家协会,由他本人兼任副主席和秘书长,负责处理协会的一切正常业务,五年发展了会员50 余人。书协成立后,成功举办了各类书画展60余次,尤其是一年一次的国际旅游月,安建华作为风景区文联副主席和书协秘书长,响应区政府的号召,积极举办宣传五台山的各种书画展活动。一部《心经》,他也不知书写了多少次,他也不知磨秃了多少毛笔,但他知道,《心经》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中的灵魂,他说,每写一回,就得益一回,我学书法,就是要用书法这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去传播五台山的佛教文化。

  三

  建华作画属于“大器晚成”,他走的是一条五台山地区各种花、草、虫、鸟的“本土化”的路子。建华数年如一日,如躬耕垄亩的农夫,若敛神静悟的修士,他力求脱俗,从手术床上爬起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即作画。由于他天生有悟性,再加之丰厚的文学知识和坚实的书法功底,使建华面对宣纸有了天然的领悟。建华画菊花,晕染点划神形兼备;画鸟雏,亦是几笔便栩栩如生。建华作画,多为家乡大山中各种飞禽走兽的自然姿态,少者画两只,多者画十余只,或缀以桃花落英,或点以芭蕉翠叶,还常常以空白为水,删繁就简,构图奇特,使他笔下的花鸟走兽,注入了活水,形成了新颖的形式之美。在建华所画的作品中,在笔墨的浓淡变化中,不仅有了鲜活的立体感,而且还是绘色又绘“声”。建华为什么能将一只只野物画得如此鲜活可爱呢?除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对五台山一切生灵的深深热爱之情。建华出生在五台山脚下,家乡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他,他从小就对每种动物有深深的感情。他曾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野物有金钱豹、狼、火狐、山羊、山猪、狍子、猪獾、野猫、野兔等30余种;野禽有皂雕、青雕、鹞子、黄簸箕、捞鱼鹳、雉鸡、石鸡、沙半鸡、红嘴鸦、狐鹰、红鹰、灰老婆子鹰、河吊翅、黄莺、杜鹃、野鸭、布谷鸟、水鸡、啄木鸟、红火燕子等50余种。另外还有架林蛇、绿蜘蛛等极为珍稀的爬行类和昆虫类等。

  艺术是融合体,对这么多的野物了然于胸,切磋琢磨,建华能在作画领域里快学速成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建华写作、书法、绘画三栖发力,间作套种,用书写过五台山,用字书过五台山,用诗颂过五台山,用墨画过五台山,用电影演过五台山……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传承和传播五台山佛教文化,乃是建华毕生的追求,尤其是身患重症的这十年间,既是建华手术后的“痛苦期”,也是建华创作的“井喷期”,更是建华传承五台山文化的“成熟期”……目前,建华年过花甲,已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说仍要从花甲之年再次启航,继续完成他的“一寺一书”序列工程。他还说,一些关于五台山佛教的长篇系列作品,正在腹中酝酿初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凭着建华的才智和执着,这位扎根于五台山的“佛国云鹤”,通过艰难的孕育,定会分娩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责任编辑:】

扫码结缘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网 五台山东台望海寺|备案号: 晋ICP备19011185号-1

联系电话 13453031691 13593128888

地址 五台山东台望海寺 五台山景区台怀镇政府般若泉

邮编 035515 访客 您是第1552048位访问者